当前位置:玖小君>其他类型>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> 第272章 凤雏庞统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72章 凤雏庞统(1 / 5)

说起三国时期的谋士,只要一提到诸葛亮,那必然会想到庞统。

庞统和诸葛亮都是刘备帐下的军师,庞统得到重用也有诸葛亮的原因,只是二人在功绩和行事风格上有所不同罢了。

在三国早年间,庞统就和诸葛亮齐名。

庞德公就称庞统为凤雏,而称诸葛亮为卧龙。

在三国时期,流传着一个预言,卧龙凤雏得其一人,便可安定天下。

由此可见,庞统的才能其实并不比诸葛亮低。

苏晨原本还疑惑,为何刘备得到了凤雏和卧龙,却没有统一天下呢?

经过了解相关的历史,他才逐渐明白其中的原因。

其实水镜先生司马徽只说过,得其一人便可安天下。

却并没有说,如果同时任用他们二人,会引起什么后果。

诸葛亮与庞统两个人的性格,相差实在太大,一個求稳一个求快。

这两人可以做朋友,但却并不适合合作。

而庞统虽与诸葛亮齐名,却并不为世人所熟知。

是因为庞统才能虽然高,但却太过急躁,并不能完全审视自己。

另一方面是因为庞统是隐于幕后的,为刘备出过很多计谋,但却并没有被人们知道。

“庞统是东汉末年名士庞德公的侄子,早年为人纯朴不显露才智,未能得到别人的赏识,唯有庞德公很看重他。”

“庞统年满十八岁时,庞德公让他去拜见司马徽。”

“当时颍川郡名士司马徽人品高雅,能鉴别人才,弱冠之年的庞统就去拜见他。”

“见面后,司马徽在树上采桑叶,庞统坐在树下与其交谈,两人交流了一昼夜。”

“司马徽对于庞统的才华感到惊讶,说是南州士子没有人可以与庞统相比。”

“有了司马徽这句话,于是庞统的名气就逐渐传扬开来。”

“当时襄阳庞德公称庞统为凤雏,诸葛亮为卧龙,司马徽为水镜。”

“庞统曾与东吴陆绩、顾劭等品评人物好坏,自称有辅佐帝王的才能。”

“庞统后来被本郡征为功曹,他注重人伦道德,每次称赞别人时,都言过其实。”

“所以被他评价的人,都往往超过该人实际的才能。”

“人们对此感到非常奇怪,于是去问庞统为什么这样。”

“庞统说现在天下大乱,道德不振,善人少而恶人多。”

“要想助长道德风气,不去美化他们的名声就无法引起仰慕,不足以让人仰慕向善的人就会变少。”

“十个人当中如果可以改善五个人,就可以将此事完成一半。”

“进而达到教育世人的目的,使有志向的人可以自己勉励自己。”

庞统:我早年之所以没有得到别人的赏识,并不是我的才华比别人低,而是我的样貌不如别人。

一想到自己的样貌,他无力的叹了一口气,对此也无可奈何。

他在年少时并没有什么名气,是因为这和大家喜欢从外貌来判断一个人有关。

由于他的外貌太过朴实丑陋,很少有人会觉得他是个聪明人,别人以貌取人也没办法。

当然了,还有一个原因,那就是年少时无人赏识,毕竟伯乐总是比千里马少很多。

不过幸运的是,成年之后的他得到了水镜先生司马徽的赏识。

也正是在得到司马徽的赏识之后,他才终于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之路。

他自己非常重视道德修养,而且称赞别人的时候,往往会言过其实。

之所以如此,是他觉得这世上,好人总是会比坏人少。

而夸赞别人的目的,是为了帮助行善的人建立信心,从而能够帮助更多的人。

他的用心虽好,却没有在入仕之后步步高升。

最开始他是为周瑜出谋划策的,在周瑜死后被推荐给了孙权。

但孙权却嫌弃他太过丑陋,将其遗忘在一旁。

不过好在之后他被好友带到了蜀国,在几经波折之后,投奔到了刘备的麾下,这才有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。

“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打败曹操南下的几十万大军,而后周瑜又击退驻守在南郡的曹仁,成功夺取军事重镇江陵。”

“周瑜担任南郡太守期间,曾因为庞统在士子里面名气大。”

“于是并任命庞统为功曹,委以大事。”

“次年周瑜准备进攻西川,却突然暴病,死于巴丘。”

“庞统为周瑜送丧至东吴,东吴人大多听说过庞统的名号。”

“等到庞统准备西归时,许多东吴人齐聚在昌门为他送行,其中就有陆绩、顾劭、全琮等人。”

“庞统知道他们的来意,于是夸赞他们。”

“说陆绩像匹驽马有逸足之力,顾劭像是牛一样可以负重远行。”

“全琮好施慕名,好似汝南的樊子昭,虽智力一般,也可称一时之佳。”

“夸完之后,陆绩、顾劭对庞统表示。”

“如果天下太平了,希望和你一起品评四海之内的名士。”

“于是东吴陆绩、顾劭、全琮等人与庞统结下深交之后返还。”

“事后有人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