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玖小君>历史军事>魏逆> 第045章、安分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045章、安分(1 / 2)

蒋班,字公俊,庐江郡灊县人。  祖上虽然没有出过什么光宗耀祖的人物,但诸如游缴、亭长之类的小吏却隔三差五便有一人,故而也小有家财、能勉强算得上豪强之家。  但蒋家时运不济。  侥幸逃过了黄巾之乱的摧残,却在袁术割据淮南时迎来了灭顶之灾。  那时袁术军中缺粮,便向庐江太守陆康索要米三万斛。  而陆康认定袁术乃叛逆之臣,断然回绝且整军备战,使得袁术大怒,遣孙策督兵前来攻伐。此战历时两年,最终以陆康兵败病死而告终。  而整个庐江郡的吏民也因此迎来了袁术的暴戾。  不仅在战事持续期间,被袁术的兵将肆意烧杀掳掠,战后还被横征暴敛。  蒋家那时因为家中有人在陆康麾下效力、坚决抵抗袁术的兵锋,故而也迎来了事后追责,被逼迫到遁入灊山后方的群山(大别山脉)中苟延残喘。  后袁术败亡,魏武曹操表刘馥为扬州刺史,遣来江淮抚民。  刘馥匹马到任,兴建且移治所至合肥城,招抚梅乾和雷绪等落草为寇的袁术余党,历经数年时间兴办学校推行教化、广修水利兴造屯田,让许多已然遁入深山水泽或者逃往其他郡县的百姓感其仁德,纷纷归来本郡。  蒋家也是在那个时候,走出群山归故里安居乐业。  且蒋班之父还因为识文断字、略有勇力,被官府召为郡兵屯长。  但在建安十四年(209年),武帝曹操为了防范孙权攻击,打算强制将淮南的民众内迁,也让刘馥的心血皆付诸东流——他耗费八年之功,好不容易在江淮聚拢了十余万百姓,皆因此受惊吓而逃去江东的地界去了。  蒋家没有去。  理由是早年家中有人死在了孙策的兵锋之下。  被转到了庐江郡西侧的安丰县定居,且因为蒋班之父在军中效力的干系也颇受善待,画了些田亩安置、温饱无忧。  也让蒋班从小便有了习文学武的条件。  年十七时,顶了其父之缺成为郡兵,后又因为是良家子的干系得以转入常备军,成为了一名骑兵什长。  魏吴在淮南的战事颇为频繁。  六七年勤勉任职下来,蒋班已然累功升迁为军司马、骑兵斥候营的副职。  且马上就要转为斥候营的主官了!  因为原先的主官,在石亭之战中受创,养了一两年也没见伤病好转,便征求得上峰允许解甲归田去了。  作为副职的蒋班,也理所当然的开始代理斥候营诸事务。  如今,随着前将军满宠被转为征东将军,淮南战线各部兵马的将率空缺也随着补齐、各自职责也落实。已然代理了骑兵斥候营事务一年的蒋班,堪称曙光在即。  哪料到,夏侯惠竟是在这个时候来了!  且还是放着上千人骑兵曲的副职不当,自动前来斥候营任职。  自然,哪怕没有天子曹叡的私下叮嘱,仅是以夏侯惠的牙门将官职,李长史就不会做出让他给蒋班当副职的事。  故而,蒋班唯有带着满腹的委屈与忿恚,徒叹世事如白云苍狗了.......  没办法,谁让人家姓夏侯呢?  昔日功勋卓著如张辽,还不是一样得听曹休的调度?  用这個理由安慰着自己心中的不甘,蒋班并没有将愤慨流露出来,更没有依仗着自己在斥候营中积累的威望,暗中怂恿骑卒给夏侯惠来个难堪,或者是悄然使坏故意隐瞒一些细节信息,以及生出阳奉阴违之心,计划着将夏侯惠挤走。  相反,他十分配合。  就在文吏引夏侯惠进入斥候营,将李长史的调度说了,他便聚拢了所有在营内的骑卒,当面交出了主事权。  之所以这么做,是因为他很明智。  也是在行伍之中混迹久了,自己在摸索中领悟的心得以及想起了其父退役之前的告诫:在如今的世道,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是无法在仕途上与权贵相争的。  比如,当眼前的道路上突然出现了一块拦路石的时候,最正确的办法不是莽撞的试图将之砸碎敲烂,更不能争一时意气以卵击石,而是想办法将它撬开。  如若实在寻不到将之撬开的办法,那就绕道而行罢。  是啊,他以什么与夏侯惠争呢?  仅是夏侯惠牵着的那匹骏马,就足够买下类如他这种小人物的十条命了!  甚至是二十条。  若是他阳奉阴违、暗中使坏、拒不配合......  到时候耽误了军机,迎来追责,他自己将要被军法处置,而对方却可以凭借着夏侯这个姓氏逃过一劫、换个战区继续混战功了~  人与人,终究是不能相比的。  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”这句话可适用的时代,已然随着群雄割据的时代过去了。  故而,蒋班如今的冀望,是贼吴孙权赶紧兴兵犯境。  也唯有贼吴入寇了,斥候营可以建立功勋了,这位从天而降的谯沛元勋子弟就完成了在底层“立功”的履历,也就可以被调走了。  是的,在蒋班眼里,不过弱冠之年的夏侯惠,就是个前来捞功绩混履历的纨绔子弟。  想想就知道了。  这种生来富贵、与魏国宗室无异的子弟,只要不犯事,就算是个平庸之徒都能仕途之上平步青云,怎么会有人自愿来斥候营历练?  时常餐风饮露、在野外宿夜的艰辛异常不提,斥候营的死亡率乃是全军最高的!  往往,在大战开始之前,两军的斥候就已经相互搏杀了。  有夏侯姓氏的人,不需要积累多少功绩就可以拥有居中调度的权力了,何必要亲临一线刀头舔血呢?  而对于这种惹不起的人,他蒋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